由权力引进的旅游业给黒井所带来的
一、前言
(一)调查缘由
经由主办方此次提供的机会,本人有幸赴云南楚雄市禄丰县黒井镇进行为期七天的社会调查。在黒井的生活当中,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从小在城市里 长大,没有农村的生活经验,所以对黒井一星期一次的赶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打算对黒井的集市进行研究,但是经过一番简单调查,我发现在集市找不到让自 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并且赶集一星期只有一次,处于时间上的限制,我开始慢慢修改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我后来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黒井正处于前现代与现代的 矛盾当中,并且在寻找其原因的时候,一开始还误以为是旅游业做造成的结果,但是经过继续深究分析,才知道黒井从原来的封闭到后来的开放都是政府在一手操 纵,我对这样的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知道黒井今天所展示给游客的模样是如何产生的,于是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整个黒井镇面临着转型,但是转型之后是否对其发展有效,抑或说转型其实是对其有害的,为此而找出其真相成为此次调查的最终目的。
(三)黒井镇的基本情况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县城西北部,东经101°41′—101°51′,北纬25°21′—25°28′之间,西倚牟定,北连元谋。距省 会昆明200余公里,距州府楚雄75公里。地势东西窄,仅宽7.8公里,南北稍长约18公里,总面积133.6平方公里。镇中心位于“曲径高山险,山峦欲 接天,万山相对峙,一水送溪烟”的龙川江两侧,海拔在1300米—2500米之间,最低海拔1323米,最高点为2498米。龙川江从对峙的两高山中,由 南向北穿过全境流经元谋后注入金沙江。黑井镇于1995年8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行政区划及人口
黑井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2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苗、白等六个民族。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197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72人,占总人口的7.9%。
黑井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沿河气温较高,全年霜期不足10天,年均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数十年偶有泥石流和洪 灾。黑井有丰富的盐矿和石膏矿藏,现已开采1800多年,掘井采盐,历代给国家和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现有县属企业禄丰县黑井盐厂年产盐7000— 8000吨。由于长期以来用柴煮盐,大量树木悉数被伐,造成黑井境内植被严重毁坏,水土流失加剧。通过近几年来封禁治理,山体基本被灌木覆盖。虽然远离闹 市,污染较少,清新幽静。
2.古镇特征构成
素有“明清活化石”的黑井古镇,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传统古街道是黑井镇明清时期商业较为发达、经商意识较强的历史见证。民 居、宗教、牌坊等建筑,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她以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相径合成为云南独特的古盐文化博物馆。保留着大量的寺庙、塔、 坊、民居、石刻、木雕、墓葬、遗址、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宝贵的文化遗产。
3.社会经济状况
黑井有耕地面积16511亩,其中水田5437亩,旱地11074亩,人均耕地0.83亩,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71万元,三 大产业增加值从高到低排序结构逐步从“一、三、二”型向“三、一、二”型的趋势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911元,财政自收入112万元,是省级贫困乡镇之 一。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帮助支持下,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内外宣传,自2000年以来,接待游客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 长,2002年,国内外游客达到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0万元。旅游接待床位从初期300余张,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张,增长了近四倍,服务业 发展较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文献回顾
刘少杰在《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一文中说到“我们可以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学的方法原则,去研究那些尚未进入现代社会的前现代民族 或前现代社会,并建构现代社会学的新理论。但是,这种研究却未必能够对前现代社会做出符合实际的深入理解。因为方法原则不是绝对的,它因研究对象的差异而 发生变化,正像面对后现代社会现象的后现代社会学要放弃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一样,当社会学面对前现代社会现象时,也要对自己的方法原则做出调整,否则前现 代社会的许多深层问题难以在现代社会学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视野中得到解释。这是一个不可掩盖的问题,它同社会学的本质特性——相对性直接相关。”
正如刘先生所说,从理论上,现代或后现代社会学的方法原则可以去研究前现代社会,并构建现代社会学的新理论,但是这种研究未必能够对前现代社会做 出符合实际的深入理解。同理,在实际上,现代人进入到前现代的社会,他们可以通过在前现代看到的灵感去修改他们的现代社会,他们甚至可以直接用在现代社会 的那套方法拉拢前现代社会,然而事实上,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出现在前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前现代社会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带着的现代的想 法早已被捆绑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那些观点才是正确的。
然而,现实和理论不同的是,不同时代的理论可以摆在同一时间讨论,但是现实却不能,一个社会最终只能存在一种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单项流动,有一 定的顺序,必须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阶段的选择对于社会来说是残酷的,因为一旦选择放弃上一个阶段,那意味着是永远的失去。
三、过程分析
黒井之所以能成为游客选择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是因为它可以使居住在都市里的现代人怀想的生活方式之一,其实就是所谓的田园想象,这样想象空间的内 容,基本上是前现代的,所以,当现在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其所反映的就是某种后工业社会的讯息,意思就是说,城市里的人有了钱,就想要去享受前现代的田园生 活,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前现代田园生活,本来就是低市场化的生活方式,那么就是说,这种生活方式本来就靠着对土地的劳动来取得大部份的生活所需, 因此,低货币本来就是这种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可是只有在经济发展的眼光中,才会把这样的低市场化、低货币化的生活方式解读成低收入、贫穷等字眼。所以, 当我们走进黒井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生活水平远远不如我们,但是殊不知生活在山上的人宁愿每天走四十到两小时不等的山路下来卖菜也不愿意搬到镇上居住。 这是城市人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城市人用的是现代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城市人要的是速度,而在地住民过的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所以,城市人在选择外出的时 候,黒井便成为了他们的目的地之一。
从表面上看,在失去盐业之后旅游业似乎影响着黒井的一切,但是旅游业的背后有一只更强大的手在操控着它,那就是权力。黑井虽然是一个小镇,但是他 受政府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整个小镇的各种变化,抑或是说黒井发展到现在的这个模样都是由政府所决定的。政府正想尽一切办法对黒井进行旅游开发,黑井镇于 1995年8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6年对外开放,2000年以来接待游客量,直到现在政府仍继续挖掘这个小镇上的特色, 像文庙的回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文庙位于原来的黒井中心小学里面,通过调查分析,黒井中心小学办校至今至少有303的历史。然而镇政府今年在政府的办公大楼旁边建了一栋更大,设 备更好的黒井小学让原来的黒井中心小学搬迁过去。此一举动为何在黒井中小学办学三百多年后才发生,为的不是改善学校环境,抑或是提高教育水平,而是为了发 展当地旅游。其次,是镇上那条唯一的商业街「1」。商业街是整个镇上相对繁荣,能够聚集游客的地方,其它的第一、第三、第四街都比较平静,除了有部分的私 人客栈,基本上没有商店,很少可以聚集人潮。我承认这与街的宽窄有很大关系,但是我觉得更重要也是其关键所在,是因为来黒井旅游的游客没有使利润坊的商业 达到饱和,不能满足第二街上的店主,所以政府觉得没有必要再开发。就目前的形式所看,黑井镇未来整体的走向似乎都掌握在官方的手里,看不到人民的意向,黑 井镇的未来被官僚体系所指定、掌控,而且是由上而下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没有以黑井原有住民为主体的决策过程,对黒井的住民非常不公平。
「1」 商业街:又名利润坊,即第二街。黒井一共有四条街,分别是第一街德政坊;第二街利润坊也就是黒井唯一的商业街;第三街下凤坊;第四街锦绣坊。
权力影响着整个小镇的变迁,当权力引进了旅游业之后,使得这个古镇进入现代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黒井是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其主要观光产业是怀旧 的,正是要提供给都市里过着现代化生活的人。然而【怀旧】做为一种观光资源,可是观光却一定是现代的。俯瞰黒井,所有的房屋都是瓦片盖的屋顶,红泥砌转的 墙,但是其内部却深受现代化的影响,包括走在大街上那鲜艳的垃圾桶、隐藏在老式房屋里的欧式建筑、新建的综合市场以及政府对集市的集中管理方式等。如今旅 游开发带来的不只是经济,还有外界的主流社会。黒井镇保留了上千年的生活习惯在这短短的近十年开发中不堪一击,现代化正慢慢吞蚀整个小镇,现代化不仅影响 了当地政府,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内心。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以及客栈里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我看来这与镇上那纯朴的民风和居民的低收入事实形成 了一个相互对立的矛盾。目前为止,这样的发展方向,无视于黑井的观光发展,是建立在人民日常生活方式上的。对外来观光客而言,一种前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建物 群等所形塑出的古味,正是它用以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的手段。如果观光业带来经济改善,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澈底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那除了建物,黑 井还会剩下什么?还能剩下什么?并且到目前为止,在黒井大街上,我们找不到能够代表黒井特色的产物,那因为黑井镇的面貌和风味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与山上 的农业生活整个相关连在一起的;当地居民本身就有自己在地的经济生活方式,所以得有意识地维系住当地原有的生活维系网络;因此,不只是保留建筑物,更得小 心地保护原有的、整体的人文生态、甚至是环境生态。此外,观光是外来的,而且是属于相对狭隘的人文消费市场,这样的市场本身有其内在的张力,即消费行为本 身会造成其所消费对象的改变或消解,这就是黑井观光业的现代与前现代的矛盾结构。
四、结论与展望
事实上,黒井镇所面临的矛盾正是它未来进行改变的主要的内在张力,既要保存,又要新建,所以得进行有限度的现代化,如旧市街的保存以及商业活动的 有条件限制,如不应该太去侵扰山上的农民的生活,因为文化深植于人跟土地和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如果把这层关系切断了,就没有东西可以用来怀旧了,那么黑井 就会失去它特有的人文资源。另有一种所谓的扩大的保留区的概念,即不仅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保留原有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政府要做的是,把当地传统 文化和在地知识带进教育的体系里,建构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至于其它的则立法限制所有新的开发案件。在地人可以有机会做不同的生命方式的选择,一是留在当 地过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则是也有机会和能力选择过外面的现代生活;可是,在地是不变的。这样的人文保存才比较是全面的;而且也对观光客有所谓的总量管 制,观光客的数量、带的垃圾量、所消费的水、能源、碳排放…等等,都予以限制。
五、参考文献
阿吉里斯:《行动科学》;
刘少杰:《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
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文军 赵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