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关注·加入  
delicious
deviantart
digg
email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田野营简介
    • 营友感言
    • 媒体报道
  • 营务安排
    • 学术训练
      • 基本理念
      • 行前培训
      • 田野调查
      • 参考书目
    • 魁阁奖及辅仁奖
    • 志愿者小组
  • 历程与成果
    • 田野营小传
    • 第一届·云南黑井
      • 第一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二届·广西黄姚
      • 第二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三届·贵州隆里
      • 第三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四届·云南建水
      • 第四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五届·云南和顺
      • 第五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六届·贵州草海
      • 第六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七届·云南巍山
      • 第七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八届·云南沙溪
      • 第八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第九届·云南香格里拉
      • 第九届田野营概况
      • 田调报告
      • 田野手记
  • 加入我们
    • 2019年招募公告
    • 2018年招募公告
    • 2017年招募公告
    • 2016年招募公告
    • 2015年招募公告
    • 2014年招募公告
      • 2014年第一轮入选公告
    • 2013年招募公告
      • 2013年第一轮入选公告
  • 营友网络
    • 营友会制度
    • 田野营年会
    • 营友动态
    • 原创研究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马双:“田野小记——和奶奶在一起”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1 Comment
田野小记——和奶奶在一起 马双 终于快把报告写完了,如释重负。原本计划利用回家后开学前的半个月把报告搞定,可是要命的拖延症以及凌乱的资料和故事,不停地让我中断下来。知道自己文笔生硬,理论道行甚浅,研究中也有种种资料收集不齐之处,只希望自己可以真实的呈现老奶奶的故事,完成一个相对规范的报告。其实,唯一支撑自己把报告完成的就是那些对我像孙女儿一样的老奶奶了。总想着要是自己不记叙一把她们的生活,特别亏欠。 吴奶奶有一个比我小一点的孙女儿,前几年在广州,今年和她爸爸去了湖南。她总说我像她孙女,不爱说话,胖胖的。认识没多久,吴奶奶就对我产生了移情,无意中她我把当做了自己的孙
继续阅读 →

刘亭亭:“A net café in rural China”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A net café in rural China Cha.1 隆里啊隆里,Lonely ah lonely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州黎平县隆里村,这原是一个不该与我的生命发生联系的地方吧。 我先得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8岁(高考)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韶关这个小城市。高考以后,我随父母迁往广州,同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电子商务专业,五年之后,我继续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传播学的研究生。是的,你猜得没错,我就是那种对“旅游”和“远行”提不起兴趣的家伙,广东是我的天与地,TVB是我的经与纬,对“世界”这个东西最高端的热爱仅限于没事儿翻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
继续阅读 →

林钰莹:“声音——献给我的田野营”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声音——献给我的田野营   Hello~大家好,我是林钰莹,来自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现在大二。随笔发在这里好像没错~先说明这篇既不是田调手记(相比TT的好玩生动的田调手记,自己的不知道写成什么),也不是给下一届营员的信,一篇迟到的拙劣的田野营感触,仅此表达我对田野营的衷心感谢!!   从贵州回来后,推开了与田野营有关的事放空了自己很久,最近在撰写报告回想起田野营里的一幕幕,想着这些东西带给我什么,太多的东西需要表达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田野营是这个夏天不可避开的事,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一个完全陌生地方整整呆上二十天,和一群之前几乎不认识的人,很久之
继续阅读 →

马文婷:“我如何遇见我”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我如何遇见我 此次隆里之行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开始,也是一种结束。 20天在隆里,7天在路上,当我走出自己最熟悉、最安全的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我遇见了另一个真实而又未知的自己。 喧嚣的城市,忙碌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谈论未来,未来的不可知和从四面八方袭来的诱惑将我们烤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虑,个人的焦虑汇聚成了集体的浮 躁。在这急不可耐的洪流中,我渐渐的忘记了自己的勇敢,收起了骄傲,把最初的自己关在心里一个小黑屋里,打扮自己成千篇一律的模样。于是,我丢了自己,成 为了自己曾讨厌、鄙视的样子。 流浪北京站 至今我仍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人旅行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出发的早上,
继续阅读 →

林东岳:“隆里见闻录·失落的乡村”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隆里见闻录·失落的乡村 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茫茫林海中,是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群山环抱,阡陌纵横。它是明朝遗存的军事城堡,城内居住着明代镇压苗王的军人后裔。时光走过了六百年,它亘古如斯,依然保存着最初的模样。我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田野调查。 这一次的田野营,于我而言是一次启发之旅。之前的所谓学术,大抵不过先做问卷调查,然后收集数据,最后整理成文,一成不变的研究模式,因为我的经济学老师 曾不止一次告诉我:“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门可以被验证的学科,所以它需要建模和大量的数据。”但是这样的研究范式也让学术变得冷冰 冰,因为数据本身并不能说
继续阅读 →

王薇艳:“最好的时光”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最好的时光 与其说是田野手记,不如说是一篇回忆散文吧,纪念我的隆里二十天! 现在的生活忙碌而琐碎,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回想起在隆里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久得我都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在那儿呆过? 如果问我,隆里是什么颜色的?我会不假思索地说:绿色。夏季的隆里古城,笼罩在一片绿色之中。某天吃完晚饭,跟几位营友相约出去走走,误打误 撞出了城。“哇!啊!……”惊叹之声不绝于耳。TT开玩笑说:“我们来到幽幽谷了!”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水稻还没成熟,正在疯长;草地上有马儿在吃 草,晃动着长长的尾巴。山是绿色的,稻田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继续阅读 →

黄裔:“锦屏县·隆里乡·一个世界要怎样去了解另一个世界”

二月 21, 2013
by fieldcamp
0 Comment
锦屏县·隆里乡·一个世界要怎样去了解另一个世界   锦屏县,隆里乡。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地方符合我的想象,有山有水,大狗带小狗,鸡鸭成群,晴天的时候晒红红的辣椒和黄黄的玉米。没有车。 古城门前流过的河。我记得那天去看状元桥,太阳很大很大,沿着公路走,偶尔有车经过,扬起的全是尘土。这样的河流和桥总会让我想起在英国时候的旅行,一个 人乘火车,火车开过广袤的原野,大片大片的绿色中有小小的房子,和像棉花糖一样的羊群。我记得有一次去Newcastle看桥,冬天,坐清晨的火车。快抵 达时火车开过一座桥,我看见清晨的阳光在另一座桥上。还有一次傍晚的
继续阅读 →
2019年十二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3月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最新文章

  • 周艺娴:“有意思”:香格里拉的那场夏天
  • 余熙瑜:逃离,去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 姚悦洋:古城里的人与狗
  • 鄢亭枫:探索
  • 许瑞颖:四年的田野营之约与现实

热评文章




    同时可以通过 fcamp.org 访问本站
    Copyright © Field Camp of Youth Social Leaders. Design by WongYik.